人物|潜读前史殚妙词,留待后昆沉雅思

2019年03月14日

 今年2月,广东省哲学社科规划办发布《2018年度省社科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立项名单》,我院文学院刘亚娟博士课题《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喜获立项。刘亚娟老师对于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的研究促进了我院相关领域的发展,并对尚在上下求索的莘莘学子起了激励作用。3月12日,院记者团的学生记者在行政楼一楼对刘博士进行了访问。

▲刘亚娟博士

 记者:刘博士,您好!先恭喜您的课题《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立项。

 刘亚娟博士:谢谢,这次立项成功首先要感谢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感谢领导及科研处的老师们的鼓励、指导与支持。

 记者:请问您为何选择少数民族古代文论作为课题研究的呢?

刘亚娟博士:出于对文学的热爱,我在大学开始学习的就是中文专业,博士阶段主要是做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这个课题是我的博士论文的延续。

 记者:我们都知道进行一项学术研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要取得成功,期间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那您在研究中有遇到些什么困难吗?

 刘老师:困难的话肯定是有的,因为我研究的课题要阅读大量的文献,很多文献又是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记录的,而我本人是汉族人,对少数民族的语言不了解,在阅读上有着巨大的阻碍。并且不同的民族,也会有着不一样的民俗习惯,不一样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与思维方式与我们的也有所不同。但当你将少数民族文论和汉族文论作对比时,会发现就算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民族,其实也存在着很多共同点。还有一方面,通过文论研究,去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进一步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记者:那请问您觉得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去完成课题、参与科研之类的活动是否现实?

 刘老师:很现实!我一直都有鼓励大学生去进行一些学术研究。比如说,我经常让我教的学生在他们大二的时间就尝试性地去写一些论文。像我现在教的现当代文学这门课,我会让学生学会去做论文,从最基础的文本阅读、做人物形象分析、思想结构等方面,一步一步从最开始的做,然后再慢慢地做下来。基本上从大二、大三开始训练的话,等到他们大四时真正要写论文的时候就不会无从下手了。所以,我认为,在大学阶段,培养一下科研思维习惯还是很重要的。我上课也会要求学生做这方面的训练,要形成这种习惯,看到文本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写出来,这样不仅对于写毕业论文有好处,对以后做事也有益,你会更加有条理,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对于学中文的同学来讲,可能大家感性思维更强一点,写文章会出现论点不突出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写论文论首先要论点明确,结构框架先搭建起来,再去写作,使语言达到文从字顺。

 记者:老师您刚才也说到了写论文文章的主题和构架是很重要的,那对于文笔方面的,有什么建议吗?

 刘老师:文笔修辞方面对于写论文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你要有写作的思维模式,你要先明确什么、怎么去写。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是看功底,还可以通过不停修改论文提高。你要知道怎么样修改去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要多写多练。这也是我平常上课经常提醒同学们的一个问题。并且,我鼓励大家多去投稿,把自己写的论文发表出去。

 记者:有些朋友总会抱怨作为非文科类学生还要研读大学语文等相关课程,您对此有什么想谈谈的吗?

 刘老师:大学语文作为通识课,培养人文素养,作为理科大部分专业的必修课其实是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熏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欣赏美的能力,潜移默化中教导我们如何做事为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都有积极的作用。那如果本身就是人文学科的同学们,也更应该博览群书,丰富自己。

 记者:您觉得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适合我们大学生?

 刘老师:坚持读书,日常要做合理的计划,有条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吧。

 记者:您对于我们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学习有什么建议吗?

 刘老师:首先,你要有一个读书的习惯。大一的学生还处于一个知识普及的阶段,这个时候,你可以广泛去阅读,读得杂一点,什么都看一点,扩展你的知识面,找到你感兴趣的方面。等到你大二的时候,就可以侧重于你本专业相关知识,加大一些专业类书籍的阅读。同时,你读书的时候要坚持做笔记,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读书是一件需要积累的事,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要坚持做阅读计划,合理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尽可能多读一些。

 记者:谢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我谨代表学院记者团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图文/学院记者团 责任编辑/党晋云)

上一条:大学生自律委员会校园督察部参加植树节活动
下一条:广州农商银行增城支行相关领导莅临白菜官网开展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