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5月13日晚,新一期“星空”读书会于启智楼404如期而至。在王洁老师的组织下,本期星空读书会参与人数共计20人,由传播与传媒学院新闻系专任教师李珂老师领读,共读书籍为《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此为本期“星空”读书会现场
这本书讲述了发生于乾隆盛世的叫魂案。在康乾盛世达到顶峰时,整个大清却受“叫魂”影响,百姓人心惶惶,官员疲于奔命,皇帝也因它寝食不宁。背后的历史意蕴如何?当时传统中国社会为何会发生此事?谣言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在《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一书中,跨越时间的银河,我们与作者共同来讨论这些问题。
读书会伊始,李珂老师引导大家从不同角度切入,例如政治、历史和经济角度,去思考书中的内容。李汪洋同学提出疑问,表示书中的内容与她所认知的历史有一定差异,在她以往的认知中,军机处是能帮助皇帝获取所有信息的,但在书中看起来处于盛世的历史背景下,为什么皇帝却没能把握信息,使“叫魂”谣言大范围传播,引发了极大的恐慌呢?
李珂老师指出这是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谣言的流通量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和受众的判断力成反比,军机处确实有掌握信息的能力,但由于谣言在传播过程中的判断性与模糊性,真相可能会被扭曲。招魂案的谣言之所以能大范围传播,主要是剪辫招魂涉及到人身安全,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非常重要,且在谣言传播过程中信源不明,信息熵增多,事件变得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民众的受教育水平有限,辨别能力极低,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共同导致了1768年的大恐慌。
图为李珂老师发表讲话
李珂老师带领大家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角度去研究这本书,她指出在这本书中有着三方人:普通民众、官员以及当权者。谣言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是杂夹着真真假假的不实消息。在这一事件中,民众为什么信任谣言、官员的态度和当权者在此的角色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叫魂”事件造成了群体传播,这种集合行为不受当时现有社会规范控制,也无明确目的。受群体传播的影响,这一事件迅速发酵。
从传播学的视角解读谣言传播,李珂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有利于谣言的传播的环境。首先,结构性压力有利于谣言的传播。结构性压力是指如经济萧条、自然灾害和学生时期的期末考试这类社会因素对大部分人产生的心理压力,部分社会成员企图摆脱这些压力是产生集合行为的原因。其次书中带有神秘色彩的能让人产生误会的石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重大性事件变为无意识的触发性事件,促使了谣言的传播。除此之外,非常态信息机制的活跃也是谣言传播的有利因素。信息是单纯的信息,但它裹挟情绪后便极具感染力。会上有同学指出群众对这件事本不在意,但在官僚介入后反而变得在意的现象表示疑惑,老师认为,当公权力介入时,这一事件就从民间私人恩怨升级成影响力更大的事件了,因此事态发展的严重性增加是有迹可循的。
图为同学发表看法
李珂老师告诉大家,人们对于事物的判断力会影响谣言的传播,不同的人对于事物的判断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个人能有足够的判断力去辨识谣言,谣言不仅无法传播,而且不会由他传播给下一个人,但问题在于人们的判断力常常不足够去判断。如今处于信息茧房的包围下的我们,自我突破信息茧房,识破真假,需要加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老师告诫大家,在未来进行实践时,作为记者,在做任何报导的时候,都要有应有的大局观,做出应有的取舍,服务于更多的人。
本期“星空”读书会合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叫魂案已然过去,但它不重要了吗?显然不是,叫魂案背后的历史意蕴更为重要。在社会继续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经验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叫魂案所揭示的历史问题值得被更深入地探讨。
(图文/传播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党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