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部动态
2023年3月2日至3月3日,文学院举行大型学术讲座活动。文学院邀请了暨南大学赵静蓉教授、黄汉平教授、白杨教授、易淑琼副研究馆员、温明明副教授,惠州学院颜敏教授,广州大学彭贵昌博士等专家学者莅临学院讲学,他们精彩的学术讲座,受到了文学院师生的热烈欢迎。讲座开始前,学校副校长王列耀教授亲切会见了各位专家学者,感谢他们对华商学院学科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赵静蓉教授是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月2日下午,赵静蓉教授在增城校区励志楼C303教室为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菁才班同学作了题为“个人记忆是脆弱的吗?”的学术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蒋家国教授主持。
赵静蓉教授从记忆基于个体入题,介绍个体记忆的特点及其从“特别性”或“个体性”中被抽取出来成为共同记忆,演变成一种历史的符号和标志。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创作,赵静蓉教授与同学们探讨了个体记忆书写的可能性及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复杂性,被遮蔽、被抽象、被代表而导致个体的面目模糊演变为“同质化个体”的过程,并借用了学者罗伯特·D·普特那姆的观点探讨了“个体记忆消逝”与追回的可能性,重新建立对个体记忆的信心。
黄汉平教授是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比较文学协会会员。3月2日下午,黄教授在励志楼B402教室为2021级汉文13、14班同学作了题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的学术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李保民教授主持。
黄教授介绍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和魔幻现实主义流派与特征,着重介绍了马尔克斯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黄教授指出,马尔克斯的作品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文学从伤痕叙事转型的教科书;模仿和借鉴是创新的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说,只有通过模仿和借鉴,克服“影响的焦虑”,最后才能达到创新与超越的境界。
白杨教授是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广东省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主任。3月3日上午,白杨教授在励志楼C103教室为20级汉文专业同学作了题为“空间书写与海外华文文学的情感特征”的学术讲座,文学院副院长蒋家国教授主持。
白杨教授从“空间”作为一种方法讲起,通过新老两代华人移民的创作实践,探讨了跨域写作中海外华文文学的生命体验与情感表达的差异性,表达了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情感意识,展现了汉语文学在海外的一种有潜力的创作态势。白杨教授还鼓励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学也可以选择“空间”移动,不要局限于一地,以弥补不能“行万里路”的不足。
颜敏教授是惠州学院教授,学报主编,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3月3日上午,颜敏教授在励志楼C202教室为20级汉文专业同学作了题为“生活中的美学”的学术讲座,由文学院副院长伍世昭教授主持。
颜敏教授以生活为中心,探究生活中的美学应用。颜敏教授通过对“美”字的解析切入,增进同学们对于自然与人文之美的认识,同时启发了同学们对美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另外,暨南大学易淑琼老师、温明明老师和广州大学彭贵昌老师分别为20级汉文专业同学作了“华校校歌与新加坡华人文化身份的建构”“鲁迅对五四启蒙文学的反思”“金庸与武侠小说传统文化的运用历史”的讲座,均受到了文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专家们的讲座,引发了同学们大量的思考与讨论。各讲座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举手提问,与老师们讨论学术问题,不少同学思考得非常深入,得到了主讲老师的称赞。此次讲座拓宽了文学院师生们的视野,鼓舞了同学们继续探索未知的勇气。专家们讲学时,文学院院长苏桂宁教授到多个教室旁听,对专家们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学院本次大型学术讲座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图文/文学院 责任编辑/刘育静)
上一条:放眼未来,扬帆起航——教师教育学院召开2023届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暨毕业生工作会议
下一条:教师教育学院开展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分享交流会